TEL: 13764338070

东京电子TEL JIN 干法刻蚀设备机架,零部件制造

东京电子TEL JIN 干法刻蚀设备机架,零部件制造

  • 四分区RF源系统:13.56MHz射频电源(功率0-3000W),通过独立控制四个区域的功率分布,实现晶圆面内刻蚀均匀性<±3%(1σ)

  • 动态匹配网络:实时调节阻抗匹配,确保等离子体密度稳定性(波动<2%)

  • 先进气体注入:采用 showerhead 气体分配设计,支持6路工艺气体独立控制(MFC精度±0.5% FS)

  • 材质选择:腔室主体采用铝阳极氧化处理,内衬Y₂O₃涂层,降低颗粒污染(<0.1 defects/cm²)

  • 温度控制:基座温度范围-20°C~400°C(控温精度±1°C),支持电加热与液氮冷却双模式

  • 真空系统:涡轮分子泵+机械泵组合,极限真空<5×10⁻⁷ Torr,抽气时间<30秒(从大气压到10mTorr)

  • 实时监控:集成OES(光学发射光谱)终点检测,刻蚀终点判断精度±1%

  • 远程诊断:支持SECS/GEM协议,可实现工艺参数追溯与远程故障诊断

  • 晶圆传输:采用双臂机器人,传输时间<15秒/片,支持FOUP/SMIF盒式传输


产品详情

东京电子TEL JIN 干法刻蚀系统技术分析


设备概述


东京电子TEL JIN系列是日本东京电子(Tokyo Electron Limited, TEL)开发的干法等离子体刻蚀系统,主要面向300mm晶圆先进制程,涵盖逻辑芯片、存储芯片及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中的介质刻蚀、金属刻蚀和硅刻蚀工艺。作为TEL中端主力机型,JIN系列包括SCCM JINTelius SCCM JIN等子型号,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,支持多腔室并行处理,平衡了工艺精度与生产效率,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约8%,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、三星和英特尔。


核心技术架构


1. 等离子体产生与控制


  • 四分区RF源系统:13.56MHz射频电源(功率0-3000W),通过独立控制四个区域的功率分布,实现晶圆面内刻蚀均匀性<±3%(1σ)

  • 动态匹配网络:实时调节阻抗匹配,确保等离子体密度稳定性(波动<2%)

  • 先进气体注入:采用 showerhead 气体分配设计,支持6路工艺气体独立控制(MFC精度±0.5% FS)


2. 反应腔室设计


  • 材质选择:腔室主体采用铝阳极氧化处理,内衬Y₂O₃涂层,降低颗粒污染(<0.1 defects/cm²)

  • 温度控制:基座温度范围-20°C~400°C(控温精度±1°C),支持电加热与液氮冷却双模式

  • 真空系统:涡轮分子泵+机械泵组合,极限真空<5×10⁻⁷ Torr,抽气时间<30秒(从大气压到10mTorr)


3. 工艺控制与自动化


  • 实时监控:集成OES(光学发射光谱)终点检测,刻蚀终点判断精度±1%

  • 远程诊断:支持SECS/GEM协议,可实现工艺参数追溯与远程故障诊断

  • 晶圆传输:采用双臂机器人,传输时间<15秒/片,支持FOUP/SMIF盒式传输


关键技术参数


指标SCCM JINTelius SCCM JIN
晶圆尺寸300mm(兼容200mm)300mm
反应腔数量2-4个(双腔室模块)4-8个(四腔室模块)
刻蚀速率(SiO₂)500-2000 Å/min800-3000 Å/min
选择比(SiO₂/PR)>50:1>80:1
片内均匀性<±3%(1σ)<±2.5%(1σ)
生产率80-120片/小时150-200片/小时



应用场景与工艺能力


1. 逻辑芯片制造


  • FEOL工艺:多晶硅栅极刻蚀(线宽控制±0.5nm)、STI浅沟槽隔离刻蚀

  • BEOL工艺:低k介质刻蚀(介电常数k<2.5)、铜互连层通孔刻蚀(深宽比>10:1)

  • 先进节点:支持5nm GAA FET器件的纳米片刻蚀,侧壁粗糙度<1nm RMS


2. 存储芯片制造


  • 3D NAND:阶梯刻蚀(>100层堆叠),垂直度偏差<0.5°,关键尺寸均匀性<±3%

  • DRAM:存储电容沟槽刻蚀(深度>5μm,直径<50nm),底部圆角<5nm

  • 新兴存储:支持MRAM的MgO隧道势垒刻蚀,选择性>100:1(对TaN电极)


3. 化合物半导体


  • SiC/GaN:外延层刻蚀(刻蚀速率>1μm/min,表面粗糙度<0.5nm)

  • 光电器件:光子晶体刻蚀(周期精度±2nm)、光波导结构刻蚀


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


核心竞争力


  1. 工艺灵活性:支持氟基(CF₄、SF₆)、氯基(Cl₂、BCl₃)、溴基(HBr)等多类化学体系,可快速切换刻蚀模式

  2. 成本效益:单腔室月产能>15,000片,单位晶圆处理成本较竞品低12%

  3. 良率提升:采用专利的侧壁保护技术,刻蚀剖面垂直度>89°,减少后续工艺缺陷


市场竞争格局


  • 主要竞品:应用材料Endura®刻蚀系统、泛林半导体Kiyo™系列

  • 差异化优势:在3D NAND阶梯刻蚀领域市占率超40%,较泛林Kiyo™生产率高15%

  • 发展趋势:下一代JIN+机型将集成AI工艺优化模块,预计良率提升2-3%


技术限制与未来演进


现有挑战


  • 高深宽比刻蚀:对于>50:1的通孔刻蚀,底部残留物控制难度增加

  • 材料兼容性:对新兴High-κ材料(如HfO₂)刻蚀选择性需进一步优化

  • 能耗问题:单台设备功耗约25kW,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%


未来技术路线


  1. 等离子体源升级:开发新型ICP源,等离子体密度提升至1×10¹² ions/cm³

  2. 绿色制造:采用低Global Warming Potential(GWP)气体,降低碳排放30%

  3. 原子级控制:引入ALD辅助刻蚀技术,实现Å级精度的厚度控制


参考资料


  1. 东京电子官方网站 - 刻蚀设备产品线

  2. SEMI 2024年半导体设备市场报告

  3. 台积电3nm工艺设备选型白皮书(2024)

  4. TEL Telius SCCM JIN技术规格书


image.png


我们专注于为半导体设备公司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涵盖核心半导体模块制造、精密半导体机架及关键半导体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