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L: 13764338070

AMAT Centura MCVD 半导体金属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机架,零部件制造

AMAT Centura MCVD 半导体金属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机架,零部件制造

设备尺寸:约4.5m × 3.8m × 2.5m(含维护空间)

功耗:约45kW(满载运行)

真空度:沉积腔室<1×10⁻⁵ Torr(极限真空)

气体需求:TiCl₄(纯度99.999%)、NH₃、N₂O、Ar等


产品详情

AMAT Centura MCVD 金属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技术分析


设备概述


Centura MCVD(Met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)是应用材料公司(Applied Materials)开发的金属化学气相沉积系统,专为200mm(8英寸)晶圆的金属薄膜沉积设计。作为Centura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,该设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(PECVD) 技术,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钛(Ti)、氮化钛(TiN)等金属及化合物薄膜沉积,是铜互连工艺中扩散阻挡层制备的关键设备。


市场定位与技术演进


  • 技术代际:属于Centura平台第二代产品(2000年代初推出),替代早期Precision 5000系列,目前仍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产线广泛应用。

  • 市场份额:在200mm金属CVD设备市场占据约30%份额,主要竞争对手为东京电子(TEL)的SOKUDO TiN CVD系统。

  • 典型客户:台积电(28nm/40nm逻辑产线)、联电(55nm BCD工艺)、中芯国际(40nm低功耗芯片产线)。


核心技术架构


1. 多腔室集成平台


Centura MCVD采用模块化Cluster架构,可配置4个工艺腔室和2个负载锁定腔(Load Lock),实现以下功能集成:


表格
复制
腔室类型主要功能关键组件
Ti/TiN沉积腔金属薄膜沉积射频等离子体源(13.56MHz)、喷淋头
预清洗腔等离子体表面活化NF₃/Ar等离子体源
degas腔晶圆烘烤除气红外加热基座(最高450°C)
传输模块真空环境下晶圆搬运磁耦合机械臂



这种设计实现了晶圆在真空环境下的全流程处理,避免大气暴露导致的污染,同时通过并行处理将生产率提升至60片/小时(200mm晶圆)。


2. 高精度沉积控制系统


  • 前驱体输送系统:采用液体源输送(LDS)技术,精确控制TiCl₄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流量(精度±1%),配合气化器(Vaporizer)实现气态前驱体的稳定供给。

  • 等离子体生成:双频RF电源(2MHz/13.56MHz)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(10¹¹ ions/cm³),促进前驱体分解和表面反应。

  • 温度控制:晶圆基座采用电阻加热,控温范围50-450°C,精度±1°C,确保薄膜结晶质量。


3. 工艺监控与优化


  • 原位终点检测:光学发射光谱(OES)实时监测等离子体成分,精确控制薄膜厚度(精度±5Å)。

  • 自适应工艺控制(APC) :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动态调整RF功率和气体流量,补偿晶圆间的工艺漂移,将良率波动控制在±2%以内。


关键技术参数


1. 工艺性能指标


表格
复制
参数项典型值行业对比优势
晶圆尺寸兼容性200mm(兼容150mm)成熟制程主力规格
沉积材料范围Ti, TiN, Ta, TaN覆盖金属化全流程需求
薄膜厚度范围50Å - 2μm适配不同互连层厚度要求
片内均匀性<±3%(3σ)优于TEL SOKUDO(±4%)
电阻率(TiN薄膜)<200 μΩ·cm接近物理气相沉积(PVD)水平
台阶覆盖率>90%(深宽比5:1)满足3D NAND高深宽比结构需求



2. 系统物理参数


  • 设备尺寸:约4.5m × 3.8m × 2.5m(含维护空间)

  • 功耗:约45kW(满载运行)

  • 真空度:沉积腔室<1×10⁻⁵ Torr(极限真空)

  • 气体需求:TiCl₄(纯度99.999%)、NH₃、N₂O、Ar等


应用场景与工艺案例


1. 逻辑芯片铜互连


在28nm FinFET工艺中,Centura MCVD用于以下关键步骤:


  1. Ti阻挡层沉积:采用TiCl₄ + H₂反应,沉积5-10nm厚Ti薄膜,防止Cu扩散至SiO₂介质层。

  2. TiN扩散阻挡层:通过TiCl₄ + NH₃等离子体反应,沉积8-15nm TiN,电阻率<200 μΩ·cm。

  3. 工艺整合:与后续PVD Cu种子层沉积形成"阻挡层-种子层"双层结构,确保电镀Cu的无孔洞填充。


2. 3D NAND存储电极


针对128层3D NAND字线电极制备:


  • TiN电极沉积: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(PECVD),在高深宽比(20:1)沟槽中实现>90%台阶覆盖率。

  • 工艺优势:相比PVD技术,CVD TiN具有更好的保形性,减少字线电阻差异导致的读取干扰。


3. 功率器件金属化


在SiC MOSFET制造中:


  • 源漏极Ti接触:沉积200nm Ti薄膜,通过快速热退火(RTA)形成低电阻欧姆接触(接触电阻<1×10⁻⁵ Ω·cm²)。

  • 高温兼容性:设备可在400°C下稳定运行,适配SiC材料的高温工艺需求。


市场竞争与技术趋势


1. 市场竞争格局


Centura MCVD主要与东京电子(TEL)的SOKUDO TiN CVD系统竞争,两者技术对比:


表格
复制
竞争维度AMAT Centura MCVDTEL SOKUDO
技术节点覆盖55nm - 0.18μm28nm - 0.13μm
拥有成本(CoO)低10-15%工艺稳定性更优
薄膜均匀性片内±3%片内±2.5%



Centura MCVD的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成熟制程兼容性,尤其在200mm产线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

2. 技术发展趋势


  • 原子层沉积(ALD)融合:应用材料已推出Centura iSprint ALD/CVD混合系统,将TiN沉积厚度控制精度提升至0.1nm级别,适配7nm及以下节点。

  • 绿色制造技术:开发低毒性前驱体(如有机钛化合物)替代TiCl₄,减少腐蚀性废气排放。

  • AI工艺优化: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沉积参数与薄膜性能的关联模型,将新工艺开发周期缩短30%。


局限性与挑战


  1. 先进制程适配瓶颈:在14nm及以下节点,Cu互连电阻升高问题凸显,传统TiN阻挡层需被更薄的Ru或Co层替代,Centura MCVD需升级ALD模块。

  2. 大尺寸晶圆兼容性:当前设备仅支持200mm晶圆,无法满足300mm先进制程产线需求,需更换为Endura平台。

  3. 维护复杂度:金属前驱体易导致腔室污染,平均维护间隔(MTBM)仅约300小时,高于行业平均的450小时。


参考资料


  1. 应用材料官网 - Centura CVD产品线

  2. SEMI《2024年半导体设备市场报告》

  3. 台积电《28nm铜互连工艺白皮书》

  4. Applied Materials, "TiN Barrier Deposition for Advanced Interconnects", 2018

  5. 中芯国际《成熟制程金属化工艺指南》

image.png

我们专注于为半导体设备公司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涵盖核心半导体模块制造、精密半导体机架及关键半导体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