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ellus Inova PVD(物理气相沉积)系统是由诺发系统有限公司(Novellus Systems,2011年被泛林集团Lam Research收购)开发的先进半导体金属化设备。该系统采用磁控溅射技术,支持300mm晶圆加工,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金属薄膜沉积工艺,包括铜互连的阻挡层/种子层、钛/氮化钛(Ti/TiN)薄膜等关键工艺步骤。
作为PVD设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Inova系列凭借其HCM IONX技术(中空阴极磁电管离子化源)和多腔室模块化设计,在28nm至7nm逻辑芯片、3D NAND存储芯片及先进封装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。2024年数据显示,泛林集团在全球PVD设备市场占比约18%,其中Inova系列贡献了约35%的营收。
Inova PVD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HCM IONX磁控溅射源,该技术通过以下创新实现高性能沉积:
高密度等离子体生成:采用中空阴极结构与磁场增强设计,等离子体密度达10¹² ions/cm³,较传统PVD源提高4倍,显著改善薄膜致密度和台阶覆盖性。
动态离子能量控制:集成RF阻抗匹配系统(13.56MHz)和脉冲电源技术,实现离子能量精准调控(50-500eV),适配不同材料(如TiN阻挡层vs Cu种子层)的沉积需求。
靶材利用率优化:采用旋转靶材设计,靶材利用率提升至70%以上(传统静态靶材仅30-40%),降低耗材成本。
系统采用Concept 3模块化架构,可配置4-8个工艺腔室,支持以下功能集成:
| 腔室类型 | 主要功能 | 典型应用场景 |
|---|
| HCM Ti/TiN腔 | 钽/氮化钽阻挡层沉积 | 铜互连扩散阻挡 |
| Cu Seed腔 | 铜种子层磁控溅射 | 电镀铜前导层 |
| Preclean腔 | 等离子体表面预处理 | 去除 native oxide |
| Degas腔 | 晶圆烘烤除气 | 降低薄膜缺陷密度 |
这种设计实现了晶圆在真空环境下的全流程处理,避免大气暴露导致的污染,同时通过并行处理将生产率提升至100片/小时以上。
Real-Time Process Diagnostics:内置光学发射光谱(OES)和石英晶体微天平(QCM),实时监控沉积速率和薄膜厚度,控制精度达±1Å。
Adaptive Process Control (APC):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动态调整溅射功率、气体流量和晶圆温度,将工艺重复性(3σ)提升至<2%。
Vacuum Integrity Management:采用Load-Lock快速传输系统和分布式真空泵组,极限真空度达5×10⁻⁸ Torr,确保低杂质污染。
| 参数项 | 典型值 | 行业对比优势 |
|---|
| 晶圆尺寸兼容性 | 300mm(兼容200mm) | 支持主流量产线规格 |
| 沉积材料范围 | Ti, TiN, Cu, Al, Ta, W等 | 覆盖金属化全流程需求 |
| 薄膜厚度范围 | 50Å - 5μm | 适配不同互连层厚度要求 |
| 片内均匀性 | <±3%(3σ) | 优于AMAT Endura(±4%) |
| 电阻率(Cu薄膜) | <2.0 μΩ·cm | 接近Cu块体材料理论值(1.67μΩ·cm) |
| 台阶覆盖率 | >95%(深宽比5:1) | 满足3D NAND高深宽比结构需求 |
设备尺寸:约6.5m × 4.2m × 3.8m(含维护空间)
功耗:约60kW(满载运行)
气体需求:Ar(99.999%)、N₂(99.999%)、He(冷却用)
重量:约25,000kg
在16nm FinFET工艺中,Inova PVD系统用于以下关键步骤:
TaN阻挡层沉积:采用HCM IONX技术,沉积5-8nm厚TaN薄膜,实现对Cu扩散的有效阻挡,同时保持低接触电阻。
Cu种子层溅射:通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(HiPIMS) 技术,在TaN层上沉积10-15nm Cu种子层,确保后续电镀铜的均匀填充。
后处理退火:集成快速热退火(RTA)模块,在350°C N₂气氛下处理30秒,降低Cu薄膜电阻率约15%。
针对176层3D NAND字线/位线金属化:
W-Al合金沉积:采用共溅射技术制备W-Al合金电极,薄膜电阻率<5 μΩ·cm,满足高堆叠结构的导电需求。
台阶覆盖优化:通过倾斜溅射(Tilted Sputtering) 工艺,在深宽比15:1的沟槽结构中实现>90%的台阶覆盖率。
在2.5D/3D集成封装中,Inova PVD用于TSV铜柱制造:
种子层 conformal 沉积:采用离子化PVD(iPVD) 技术,在深宽比10:1的TSV结构中实现均匀的Cu种子层覆盖。
高沉积速率模式:通过调整靶材功率密度(达10 W/cm²),将Cu沉积速率提升至500 Å/min,满足量产需求。
Inova PVD系统主要与应用材料(AMAT)的Endura系列竞争,两者技术对比:
| 竞争维度 | Novellus Inova | AMAT Endura |
|---|
| 技术节点覆盖 | 28nm-7nm | 14nm-3nm |
| 生产率 | 100片/小时 | 120片/小时 |
| 拥有成本(CoO) | 低15-20% | 技术领先 |
| 市场份额 | ~18% | ~55% |
Inova的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和成熟制程兼容性,尤其在28nm及以上节点占据稳固地位;而AMAT凭借更先进的ALD-PVD混合技术在7nm以下节点领先。
原子层溅射(Atomic Layer Sputtering):开发ALD-PVD混合工艺,实现亚纳米级厚度控制(<5Å),瞄准3nm及以下节点。
绿色制造技术:采用脉冲直流电源(Pulsed DC)替代传统射频电源,降低能耗20%;开发靶材回收再利用技术,减少废弃物排放。
AI驱动工艺优化: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工艺参数与薄膜性能的关联模型,实现虚拟工艺开发,将新工艺导入周期缩短30%。
先进制程适配瓶颈:在3nm及以下节点,Cu电阻率升高问题凸显,传统PVD难以满足<1.8 μΩ·cm的要求,需结合ALD技术。
材料体系扩展限制:对新兴金属(如Ru、Co)的沉积工艺开发滞后,目前主要依赖客户定制化开发。
设备维护复杂度:多腔室系统导致平均故障间隔(MTBF)仅约45天,低于行业平均60天水平,增加维护成本。
Lam Research官网 - Inova PVD产品线
SEMI《2024年半导体设备市场报告》
台积电《先进制程金属化工艺白皮书》
Novellus Systems, "HCM IONX Technology for 32nm Copper Interconnects", 2009
IEEE Transactions o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, "Advanced PVD Technologies for 3D NAND Metallization", Vol.34, 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