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鸿海宣布与印度大型跨国集团韦丹塔(Vedanta)签署合作备忘录,计划成立合资公司,在印度制造半导体。这两家公司的合作,将挑战三个第一,它是印度政府「电子制造及生产奖励计划」(PLI)公布后,电子制造业的首家合资企业;鸿海将第一次自建半导体厂;韦丹塔首度跨足半导体产业。尽管外界对这组合,仍有诸多疑虑,例如韦丹塔与鸿海都没有自建晶圆厂的经验,印度政府PLI计划的预算太低,也尚未确定该合资企业最后能从政府获得多少补助,但韦丹塔对印度与该企业布建半导体却很有信心。
1976年成立的韦丹塔,创办人阿加瓦尔(Anil Agarwal)是印度第63大富豪,该公司是印度最大、全球第二大的采锌集团,以经营天然资源为主,其事业包括采矿、石油、天然气以及原材料,其在电子事业布局包括旗下Sterlite Technologies公司的光纤技术、安瀚视特(AvanStrate)公司的玻璃基板等,去年营收117亿美元,是台塑营收的1.2倍。韦丹塔发展半导体业务,由显示器和半导体业务全球董事总经理阿卡什‧赫巴(Akarsh Hebbar)负责,他也是阿加瓦尔的女婿。以下是本刊专访纪要:商周问(以下简称问):韦丹塔基本上是一个矿业集团,为什么你们认为有必要加入这个半导体竞局?阿卡什.赫巴答(以下简称答):首先是进口替代,我们想确保印度是「Atmanirbhar」,意思是「自力更生」,如果印度要自力更生,我们必须开始生产自己的资源、原材料。第二,我们一直专注于确保我们所获得的技术,能对下游产生作用,印度1千亿美元(电子零组件)的进口当中,有250亿美元是半导体,显示器面板大约是70亿至100亿美元,如果我们引进这两种技术,将为印度带来1百家外国公司、大约一千家国内公司进来电子领域,然后每个企业家都可以说,我将在这里制造我自己的iPhone、Oppo或VIVO。我们的重点是确保专注在原材料领域、制造领域,消除进口依赖,这就是我们想进入半导体领域的原因。问:你们一开始是怎么跟鸿海牵上线的?最先跟谁接洽?这合作谈了多久?答:韦丹塔之前收购了一家名为安瀚视特的公司,这家日本公司在中国台湾和韩国有主要营运据点,制造玻璃基板。群创是和安瀚视特合作最久的客户之一,我们和群创与其母公司也很密切,我们跟中国台湾有很自然的联系。6、7个月前,我们与S次集团(鸿海的半导体事业群)进行了洽谈,和刘扬伟董事长谈则是在后期,跟他大约谈了3、4次,我们才达成共识。
问:鸿海并不是一家以晶圆制造闻名的半导体公司,还有很多知名晶圆厂像是台积电、联电、英特尔、三星,为何鸿海成为了第一个和你们合作的公司?答:在印度,若想迎合国内250亿美元的市场,这主要会落在28到65nm之间,而鸿海刚取得28nm的技术,第一个原因是他们有这种技术。我们将看到28nm芯片被用在手机当中,通常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价位,因为市场就在这里,最新一代的iPhone和三星在我们的市场销售占比只占约百分之二或三,并非大卖的产品,而对于笔电产品而言,我们也使用28nm的芯片。第二个原因是,他们是一家(营收逾)2千亿美元的公司,他们了解半导体,他们花费3、4百亿美元采购半导体(编按:鸿海曾指出每年采购超过5百亿美元)。虽然晶圆代工只是他们业务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,他们确实也在台湾和日本有两座晶圆代工厂(编按:收购旺宏6吋厂、夏普8吋厂),他们拥有28nm的硅智财(IP)、有一些经验和技术,并且他们在全球七、八个不同的地方使用这种半导体。第三,他们在印度根深柢固,知道印度的系统如何运作、政府如何运作。第四点是,印度和中国台湾的关系也非常好,他们非常坦率的说会把技术带到印度,确保技术知识会过来。
问:但是,晶圆制造很复杂,即便鸿海知道怎么用芯片,也不代表它知道怎么制造。况且,你不只需要经验,还需要有生态系统可以支持。答:鸿海2016年就有晶圆厂营运的经验了(编按:收购夏普后),我不会说他们有10年的经验,这是为什么我们目标28nm。28nm芯片本身并不是最新的技术,对印度这个国家来说也是非常快速的就能进入的,即便鸿海在2016年才进来,他们也已经在他们的代工厂里很熟练的使用它。我们认为,我们可以把这个生态系统带到这里,除了我们正在洽谈的厂家之外,还有两到三家和鸿海一起的厂商已经在考虑,愿意来印度建立这个生态系统。问:不过,很多台湾地区厂商觉得,印度的环境跟基础建设都不够,完全就是要从零开始,你对这些挑战有何看法?准备如何面对?答:除非有人在印度方面承担风险,若我们不开始做的话,这些都一直会是他们心中存在的问题,这是整件事情的困难之处,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「生态系统」和「人才」,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路径图,并将其引入印度。问:你们和鸿海合作的厂,会是一个帮大家制造芯片的代工厂,或是一个为鸿海制造芯片的IDM(垂直整合制造)公司?答:不会是IDM,它将是为所有人服务的,芯片设计可以在我们以外的许多其他公司进行。应用是多种多样的,包括用于手机、笔电、汽车、医疗、国防等。不管怎样,我们要占据25%到35%的印度市场,甚至鸿海也是可能的客户之一,他们在这里就有组装厂。
问:为什么你认为你在芯片制造会有优势,你能给鸿海带来哪些好处?答:我们知道如何在印度的环境中制定成本结构、确保营运,我们能和当地银行杠杆、为项目项目获得足够的资金,我们可以确保我们与金融机构有更好的关系,我们也是印度唯一与政府成功建立合资企业的公司。不管是在选址、获得补贴方面,我们都与印度政府保有非常好的关系。问:过去几个月里,你与鸿海刘扬伟董事长交谈,他最大的担忧是什么?你是如何说服他与你合作的?答:这有点心理学层面(笑)。我认为刘扬伟董事长看待印度,是持亲近态度的,他有业务在这里。我们的董事长阿加瓦尔(Anil Agarwal)与他交谈时,我认为他有的顾虑是:「我们是否有可能赢得政府的补贴?」、「当我们想在那里造晶圆厂时,印度的反应是什么?」事实上,我们董事长与印度总理莫迪关系非常密切,总理一直非常支持此事,我认为刘扬伟董事长也做了研究,他看到韦丹塔是一个非常可信的合作伙伴。我们公司实际上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的,因为半导体事业更具战略性,我们可能不会赚取很高的毛利,可能要花上十年、二十年才可能获得回报,但对我们国家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、具有民族主义意义的事情。我们董事长阿加瓦尔做为企业家第一代,他知道如何确保让这个事业具有营运的意义、商业可行性,并向前推展。不过,这只是我对为什么刘扬伟董事长真的相信我们、并且站出来的一些假设,但他一直以来很支持我们。
问:鸿海在过去其实也有一些不佳纪录,先前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工厂并未如原先的计划进行,先前也曾经取消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,你们对这些没有顾虑吗?答:我还是对于印度将成为下一个最大的供应链而深感希望。在中国之后,你将看到印度拥有最大的人口。因此,重点不在于鸿海要不要做,半导体产业进入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无可避免的,现在是它进到印度的正确时机。印度以外的每一家公司,都或多或少把印度当作一个得去适应的新地点、新环境,而鸿海已经认识我们,他们也有印度的工厂,他们知道这里的优缺点,也知道这里的文化。每一个旅程都是从第一个小步开始,所以我们正迈出这一步,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旅程,因为这是印度第一次。你已看到中国大陆这方面20年的经验,中国台湾有45、50年的经验,这不是一个5或6年就能做好的专案,而是一个10到20年的专案。
半导体气柜配套专业供应商-必赢bwin官方网站